Browse By

[屏東恆春] 文化小旅行-龍水社區體驗摸蜆樂

龍水社區可能在大眾記憶中不是那麼鮮明,事實上距離恆春鎮很近,是一個以出「總舖師」聞名的社區。這裡的地方信仰中心寶靈宮拜的神明就是灶君大人,在龍水社區用餐當然也是高規格的待遇啦!令人特別期待活動後的用餐呢!龍水發展有機稻作已有多年,這裡同時也是雁鴨的棲息地,附近的龍鑾潭可以說是水鳥天堂,每年的八九月大批候鳥過境恆春半島,選擇這塊寶地過冬。
進入社區體驗前,先聽了一段簡報才明白龍水社區的現狀,過去龍水社區就是有名的穀倉,受到人口高齡化及觀光轉型的影響,龍水社區在指導之下也開始發展有機稻作和生態旅遊,社區的老農和婦女開始上課培訓,並且透過考試取得解說員的執照,也讓龍水村的割稻體驗、田埂悠遊、水鳥保育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
用吉他唱著自己創作的農村歌謠,龍水居民的活力滿滿!


龍水社區是全台灣最南端的有機稻作區,生產有名的「龍水瑯嶠米」,推行生態旅遊讓遊客來到這裡,可以欣賞地底冒出的湧泉,在純淨自然的稻渠裡看小魚、青蛙自在遨遊。想必大家都有聽長輩說過以前的農村在田頭田尾到處都有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兒時在田溝裡捕捉到的蜆仔、蝦子、小魚的加菜經歷也充滿了童趣。民眾們想要帶著長輩來回憶孩提時光、帶著孩童來體驗農村生活,這些一日龍水都可以達成。

戴上斗笠、穿上雨鞋,咱們來去踩田埂!

一畝方塘開啟了田園之旅的序幕。
池邊的荷花開得煞是精采,雖然數量不多但非常精緻的存將埤塘點綴的十分具有野趣。
在稻米的採收期外,我們看到許多稗草生長在野地,解說員告訴我們過去的農業是要對付這些雜草,現在的有機農業則是想辦法和這些生物共存,稗草驚人的繁殖能力也是農業生技研究的對象。
不禁想起朱熹的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以下引用自[國家公園2013年9月份期刊文章]:龍水社區的天然湧泉在恆春縣志有記載,原先此地一片荒蕪,林蔭蔽天,以致白晝也是陰暗,於是傳說中有鬼魅,鄉里人人不敢入內。一次遭逢旱災,四處無水,鄉人偶然發現狗隻濡濕從林中漫步而出,大感好奇之下,於是砍樹通道,尋蹤而入,竟找到泉水一窟,其味甘美清冽,解除了當時的旱涸之苦,因此把此泉命名為「靈山泉」,這就是龍宣水的名稱由來。
經過土堤旁的小圳流,已經可以看到許多蜆仔的蹤跡啦!
導覽員告訴我們以前的是怎麼摸蜆仔的,當然要親自下水體驗一下。在水裡泥土輕輕一淘,舀起一小把泥土在水中輕輕搖晃篩去泥渣。
如此一來,蜆仔就現形啦!不過這些蜆仔都是龍水社區的居民,為了維護生態的平衡讓生生不息的在田溝生長下去,記得放回去喔!
接著在前往小屋觀賞水鳥之前,大家先來練習如何利用葉子和雙手吹出類似鴨子叫的聲音,試圖要用這聲音來吸引水鳥的!(不過應該只是純粹好玩,水鳥聽到尖銳的聲音不知道會不會嚇跑!)
進入了小屋,大家連忙拿出望遠鏡看遠方的雁鴨,牠們棲息在埤塘中自由划水,好不自在。
水塘裡有大批的布袋蓮和椰子樹,綠色的視野讓心情特別開闊呢。
經過此行才知道原來椰子也可以長在水裡,真的是長知識了。
聽了解說員說了好幾個地方故事,那些茄苳樹、毛柿、太監墓傳奇的點點回憶記事,果然是在地人才能這樣滔滔不絕的分享。晾晾在田溝裡弄溼的腳丫子,準備要午飯開動囉!
龍水社區原本就餐飲人才濟濟,在社區大學的支持下,社區居民開始研發在地的風味餐。除此之外也聘請高雄餐旅大學專業師資進行風味餐系列課程,並透過營養師指導如何搭配食材,讓風味餐除了美味,更兼顧熱量。這些菜色還依照農村命名,有春耕─蝦仁菠菜夏耘─蘿蔔乾煎蛋秋收─鮮味南瓜冬藏─涼拌過貓呢,簡直是戶外五星級餐館!
涼風習習,能夠有田園景色相伴用餐,怎能不胃口大開(剛剛的熱量說全拋到天涯海角去了)?!

再介紹一次社區旅行行程:(兩天一夜

第一天:高鐵左營站 ☞ 東源部落(水上草原)☞ 午餐(麻里巴餐坊風味餐) ☞ 阿塱壹古道巡禮 ☞ 旭海社區瑪邵家餐坊風味餐 ☞ 恆春住宿
第二天:恆春民謠館 ☞ 龍水社區有摸蜆樂生態之旅  ☞ 龍水午餐 ☞ 楓港社區  ☞ 高鐵左營站
感謝您的閱讀指教,請用力按喔!歡迎加入路西達走透透旅行手札粉絲頁和我一起看世界吧!